担当职责使命 讲好思政课丨省级思政“大练兵”获奖选手谈心得
2019年3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,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了部署、提供了遵循。五年来,学校党委深入学习领悟、聚焦“3•18”重要讲话精神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以思政课教师和课程思政“大练兵”活动为抓手,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目前,我校在此项省级竞赛中,共有1名教师荣获“教学标兵”荣誉称号,12名教师荣获“教学能手”荣誉称号(含教学团队能手),4名教师荣获“教学骨干”荣誉称号。
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各位获奖教师如何将“六要”标准和“八个相统一”要求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。
我是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吕银芳,潜心教书育人22年。课前,我心里装着学生,根据学生特点优化课程教学内容、构建课堂组织方式、深挖课程思政育人元素,确保课程教学的“两性一度”;课中,我满眼都是学生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精彩的教学讲授,积极调动学生的出勤率、抬头率和互动率,确保每一节的教学效果;课后,我着眼于学生未来岗位胜任力,精心设计过程性考核、必读书目、实践教学环节、期末考试试卷等,确保课程目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程度;课程思政是盐溶于水、水到渠成、润物无声。未来,我将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,躬耕教坛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!
纪明 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(2018)
在很多学生眼里,思政课是门“水课”,思政课确实“有水”,但它应是一门为思想和心灵“补水”的课,就像在人的大脑中进行“微雕”。如何使思政课不水呢?用好各种社会资源,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上下功夫。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,而是实践的理论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,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。”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,这样的思政课,才能入脑入心、走深走实。因此,我们把思政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,工矿企业,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博物馆、纪念馆等。学生走出教室、走出学校,走进社会大课堂,广泛参加各类社会实践,目睹时代大变迁,感受中国大发展,在亲身参与中认识了国情、了解了社会,受到了教育、增长了才干,提高了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,在“用”中真实体会到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。
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讲清楚,这就要求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真学、真懂、真信、真用,只有自己首先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,课堂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政治高度、理论深度、视野广度和情感温度,立心铸魂,最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!
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,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,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味的“大先生”,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。我校重点培养学前到中学教育的师范人才和其他的专业人才。因此我校的思政教育除了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正确性之外,更关注其思政育人能力的培养,包括师范生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、正确的三观、以及具备对思想政治意识的自主自觉实践性的职业素养等。思政教师应该将思政化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铸魂育人,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,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。
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,而思政课教师作为“引路人”责任重大、任务艰巨。思政课的讲授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、理论传输,而是深入浅出把理论与学生的学习、生活相结合,把思政课的教学素材变成动起来、活起来的课程内容,更直观真切地展示给学生、教授给学生,把思政课的道理讲到学生的心坎上。因此,创新教学方法,给枯燥的理论讲授注入活力,在丰富的实践教学中激发兴趣,是教师讲活思政课的必修课。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,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式,打造面向学生兴趣爱好的动态思政课堂,积极开展师生互动,才能把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,变成有生命力的课程,从而激发学生思想认同与情感认同。
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思想价值引领,强化他们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,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促进他们成长成才,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。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,我始终认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、热爱学生、相信学生,激发学生内驱力。教学中,在考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基础上,深耕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价值引领思想启迪,达成思政课的立德树人目标,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。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必须把这些“道理”,讲深、讲透、讲活。做到深入浅出,讲解明白,让学生学深悟透,学以致用、知行合一。
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,通过课程内容、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方面,引导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、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。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课程,不仅仅是技术的学习,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引导。在舞蹈实践课程中,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舞蹈作品,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传递的意义,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,提升其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。课程思政和舞蹈实践课程是相互关联、相互贯通的。教师在舞蹈实践课程中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元素,通过舞蹈作品的解读和分析,引导学生思考人生、情感以及社会责任等议题。
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,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通过思政课的教学活动,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,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,志存高远,勇于担当社会责任,锤炼品德修为,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的好青年。路虽远,行则可至。事虽难,做则可成。在思政课今后的教学路途中,我将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、奋力勤耕,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!
思政课程要真正做到让大学生们入脑入心、见行见效,需要老师们有着厚重的家国情怀,强烈的使命担当,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,让他们真正参与其中,成为薪火相传的坚实力量。
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,即为国家立心、为民族立魂。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,事关党的前途命运,事关国家长治久安,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。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,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。因此,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,深感使命光荣、责任重大。在新征程上,我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,以思政大练兵的质量标准备好每一堂课、讲好每一堂课,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,切实将参赛的成效转化为育人成效,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发光发热。
课程思政是教师将思政育人内化于心,外化于课堂教学的过程,在言传身教中落实立德树人。作为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所关心的问题,挖掘不同课程的思政点,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状态和心灵困惑相结合,教学中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、生活、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,真正触及他们默会知识的深处,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,将“以人为本”和对学生自身关怀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,让所有课程真正承载起育人的功能,切切实实“守好一段渠、种好责任田”。
思政课就是“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、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”,用心、用情、用力、求真、务实、创新地融入课程教学,在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教师。做好课程思政,教师需要练好三项基本功,即教育者先受教育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、有机融入课堂教学。“守好一段渠,种好责任田”。
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,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,要把道理讲深、讲透、讲活。”因此,“理”是教学的根本,思政课就是要通过“讲道理”实现以理育人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一要讲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,坚定科学信仰;二要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,赓续红色血脉;三要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,凝聚奋进力量。
课程思政建设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以专业课程为载体,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齐头并进,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相互促进,形成协同效应。要真正让课程思政走实、走深,做到入微、入味、入心。在课程教学中,要注重学思结合、知行统一,聚焦提炼和挖掘思政元素,结合课程内容,将思政元素以“润物无声”的方式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,根植家国情怀,提升文化自信,塑造个人品格,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、创新意识以及求真务实、开拓进取的精神,进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内驱力,形成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,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专业素养。总之,课程思政要始终加强政治意识和思想价值的引领,紧密融合时代要求,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共同完成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。
新阶段新征程,学校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进一步发挥思政课作为“立德树人”关键课程的作用,不断提高教书育人实效性,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,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--END--
往期回顾
01 |
02 |
03 |
04 |
党委宣传部 融媒中心
素材来源 | 马克思主义学院
策划丨 党委宣传部
编辑丨 杨丽萍
审核 | 高禹 肖蕙泽